感冒清热冲剂简介(冲剂颗粒是如何制作的?)【中药清热冲剂制作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华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冲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冲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一、感冒清热冲剂简介
感冒清热冲剂是一种用于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以下是其简介:
- 主要成分:感冒清热冲剂的主要成分包括荆芥穗、桔梗、柴胡、苦杏仁等中药。
- 功效与作用: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冷发热、头痛、身体无力、鼻塞流涕、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症状。
- 方剂特点:
- 荆芥穗:具有散风、解表、透疹等多种功能,是治疗感冒的良药,尤其在清理头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方面效果显著。
- 桔梗和杏仁:能宣肺止咳、祛痰,对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十分有效。
- 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提中气等功能,主要利用其解表退热的功能来治疗感冒引起的身紧无力、怕冷发热等症状。
二、冲剂颗粒是如何制作的?
冲剂制作方法中,软材的制备至关重要。判断软材是否合适的方法是“手捏成团,轻按即散”,或“握之成团,轻压即散”。常用的辅料包括糖粉和糊精,比例一般为稠膏:糖粉:糊精=1:3:1。如果软材过粘形成团块不易通过筛网,可以通过加入适量高浓度的乙醇来解决。软材过软时可加入药材细粉,软材太干而粘性不足可加适量粘合剂,软材过粘则需要降低粘度。流化喷雾制粒法常用于无糖型及低糖型颗粒剂的制备。
酒溶性颗粒剂以60%浓度的乙醇作为溶剂。混悬性颗粒剂的药料处理原则中,糖粘性成分的药材应粉碎成细粉。泡腾性颗粒剂的泡腾物料为A+C。水溶性颗粒剂的质量要求是含水量在5.0%以内。颗粒剂对粒度的要求是不能通过1号筛和能通过4号筛的颗粒和粉末总和不得超过8.0%。可溶性颗粒剂包括水溶性和酒溶性两种,后者热水冲服不能全部溶化。
我国药典对颗粒剂装量差异检查有详细规定,应确保没有1袋(或瓶)超出限度1倍。在制粒过程中,软材形成团块不易压过筛网是由于软材过粘。软材通过筛网后呈疏松的粉粒或细粉过多是因为软材太干。软材易粘附或压出的颗粒成条状是由于软材过软。以药材细粉作为辅料可用于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采用水提醇沉工艺一般用于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以枸橼酸作为辅料可用于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用酒冲服饮用的是酒溶性颗粒剂。
颗粒剂是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颗粒剂是在汤剂和糖浆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贮存过程呈固体干燥状态,含水量低,因此制剂稳定性好,当使用时用开水(或酒)冲服,呈液体状态,药物高度分散在溶媒中易吸收,因此奏效快。2000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中药颗粒剂29种。水溶性颗粒剂在制备过程中可以采用的精制方法包括水提醇沉法、高速离心法、超滤法、絮凝沉淀法、大孔吸附树脂法等。
颗粒剂制粒的方法包括挤出制粒法、快速搅拌制粒、流化喷雾制粒、干法制粒和包衣锅滚转制粒。颗粒剂制备中湿颗粒干燥的注意事项是逐渐升温,避免颗粒表面干燥过快形成一层硬壳影响内部水分继续蒸发。酒溶性颗粒剂一般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和回流法制备。酒溶性颗粒剂要求澄明度,煎煮法则所得成分为极性很强的物质,很多不溶于一定浓度的乙醇中。酒溶性颗粒剂酌加冰糖以矫味,药材粉碎成细粉可节约药材。
泡腾性颗粒剂中的有机酸与弱碱在水中发生中和反应,饮用时有机酸已经反应掉,起矫味作用的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在水中呈酸性,能刺激味蕾而矫味。
到此,以上就是小华对于冲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冲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